2005年7月8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电镀行业业主自曝“黑幕”:
一张许可证 廿家同排污
本报记者 史诗

  “国家对排污企业控制越严格,一些电镀企业却越因此发大财。”日前,宁波一位曾在电镀行业工作多年的邵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所了解的一些内幕,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电镀企业存在的“厂中厂”问题。
    随着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控制,新建电镀企业越来越难,一些小电镀作坊就瞄准了拥有合法资格的大企业。邵先生之前一直从事电镀行业,由于环保部门整顿力度加大,2002年,原先的小作坊被迫关闭,但邵先生没有经济实力新建一家电镀企业,何况办理这样的污染企业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就在这时,邵先生发现“挂靠”一家正规企业远比新办一家电镀企业容易得多。
    2002年12月,邵先生以“租用车间”的名义挂在了某塑料电镀厂,半年多之后又补签了一份承包合同。就这样,邵先生开始了“创业”。从业务联系到员工使用,“大老板”从不参与,只要每月交足房租、承包款,车间的排污量多少也没人来过问。事实上,所谓的承包车间就是一个“厂中厂”。
    目前已离开电镀行业的邵先生告诉记者,“承包”车间一年的时间里,他主要从事镀锡生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都流到了电镀厂自建的地下废水通道,至于最后这些废水流向何方,他也不清楚。在他所挂靠的电镀厂里,象他这样的“承包车间”有20多个,老板对车间的排污量没有限制也根本无法控制,但电镀厂靠车间外包这一块就能生财。
    记者从省环保局和宁波市环保局了解到,目前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按规定企业生产规模发生变化必须及时办理变更,但事实上邵先生所说的这家电镀企业这几年内都没有办理过变更手续。
    除了环保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厂中厂”也严重影响征税工作。邵先生提到的这家电镀厂,今年5月因账目不清受到宁波江北税务部门的处理,追缴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江北区地税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种对外承包的电镀企业普遍存在账目混乱无法正常征税的现象,地税部门最近不得不采取了核定征收的征税办法。